地点
人物库 唐朝
李阳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赵郡人字仲温
李白从叔。
当涂时,李白往依之。
曾为李白序诗集。
官终将作少监
工篆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少温京兆云阳(今陕西泾阳)人。
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
肃宗乾元中缙云,有政声,秩满迁为当涂
族侄李白来依,疾亟出诗文稿若干,请为编集作序。
后赴京任将作少监代宗大历十四年(779)任国子丞
生平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李白当涂李宰君画赞》、《宣和书谱》卷二。
李阳冰善词章,多才艺,“秀句满江国”,工篆书,篆法妙天下。
全唐诗》存诗1首,实为李䔄所作,参见李䔄
阳冰字少温
赵郡人
宝应元年当涂
将作少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后裔。
字敬仲,一作敬叔
历官吏部员外郎郎中
年二十九,为尚书右丞
肃宗初,为给事中
至德二载,被劾贬江华郡太守
上元中,为歙州刺史
代宗宝应元年,改处州刺史
代宗大历间,任河南尹
年五十九,再为尚书右丞,一作尚书左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柴少儒
少儒
大历四年扬州司马括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第五琦唐 729 — 7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9—799 【介绍】: 京兆长安人字禹圭
少以吏才进。
肃宗时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兼诸道度支使、盐铁铸钱使
以盐铁名使,自始。
立盐法,禁私盐,由官府专卖。
乾元中,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
既而谷价腾贵,私铸蜂起,乃长流夷州
代宗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有异政,入为太子宾客,改京兆尹,俄加判度支等使,擢户部侍郎
前后主财政十余年。
后坐与鱼朝恩狎,贬为括州刺史,徙饶、湖二州,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
德宗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3?—782 字禹圭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少以吏干进,玄宗天宝末累至北海录事参军
肃宗至德元载(756)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
乾元元年(758)度支郎中御史中丞,创榷盐法,寻进户部侍郎判度支,领诸道转运盐铁等使
二年拜相,十一月忠州长史三年夷州
代宗宝应元年(762)后起为关内元帅副使粮料使京兆尹户部侍郎等,封扶风郡公
大历五年(770)括州刺史,累移太子宾客
德宗建中三年(782)八月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独孤及称其诗“词清兴深,常情所不”(《与第五相公书》)。
全唐诗》存诗2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皋唐 733 — 7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792 【介绍】: 宗室后裔。
字子兰
李明玄孙。
嗣为曹王
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历仕都水使者秘书少监衡州刺史湖南观察使江西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等。
尝平李希烈之反;练兵积粮,使吴少诚畏服。
性勤俭,能知人疾苦。
多智数,常运心巧思为战舰,又造欹器。
卒谥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4—793 字子兰宗室,出曹王房。
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封嗣曹王
三迁至秘书少监
肃宗上元二年(761)出为温州长史,改处州别驾,皆摄州事。
代宗大历间,两任衡州刺史
德宗时,先后任湖南观察使江西荆南山南东道节度使,所至有善政。
卒谥成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韩昌黎集》卷二八有《曹成王碑》、《千唐志斋藏志》收樊泽撰墓志。
《舆地纪胜》卷六八、《南雁荡山志》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齐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或作,皆误。
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
代宗大历中历官吏部郎中括州刺史
大历十二年(777)常州,与皎然等联唱。
事迹散见皎然等《建安寺西院王郎中遘恩命初至联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下》、《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
全唐诗》存联句2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季贞
季贞
建中二年节度判官括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既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吴人
博通群籍,史笔尤工。
德宗建中初杨炎为相,荐其才堪史任,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
得罪,亦坐贬处州司户参军
后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
有《建中实录》、《枕中记》、《任氏传》等。
既济
苏州吴人
杨炎为相。
荐其有良史才。
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
得罪。
坐贬处州司户参军
入为礼部员外郎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少康中唐 ?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5 【介绍】: 唐僧。
处州缙云人俗姓周
年十五,已诵经五部
后于越州嘉祥寺受戒。
德宗贞元初洛阳白马寺,见《善异行西方化导文》,遂修净土。
睦州,入城乞食,得钱,劝小儿念阿弥陀佛一声与一钱,旋约十声与一钱,久之,少长贵贱,凡见者,则曰阿弥陀佛。
后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礼者数千人。
时号“后善导”。
后世尊为净土第五祖。
有《二十四赞》,并与文谂共撰《净土往生瑞应传》。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周氏
缙云人
母梦鼎游湖峰。
遇玉女。
以青莲授曰。
此华吉祥。
寄于汝所。
他日生贵子。
当保惜之。
及生青色光明满室。
香气如芙蓉。
稍长。
碧眸朱唇。
皓齿可画。
然七岁矣犹不语。
佛生日。
姆抱游灵山寺
因指佛问之曰。
识否。
遽答曰。
释迦牟尼佛
闻者异之。
父母知非世俗器。
遂舍出家。
年十五。
诵经已。
能尽五部
既薙落。
卒于越之嘉祥寺受戒。
习毗尼学。
复听华严经瑜伽论于上元龙兴寺
贞元初
驻锡白马寺
忽见物。
有放光照殿上者。
趋视之。
善导和尚脩行净土文也。
喜不自胜。
遽祝曰。
我于西方。
果有缘者。
此文当再发光。
语毕而光益盛。
又现无数化佛菩萨于光中。
未几。
竟走长安善影堂。
致所祈祷。
像倏作身。
曰。
利乐众生。
同生安养
惟我与汝有是夫。
顷之遇一僧其江陵果愿寺。
谓之曰。
汝缘在新定
可速往也。
即隐去。
于是康造新定
日分卫聚落间。
苟得钱。
则悉乞小儿。
使唱
一钱一声。
如是月馀。
小儿群逐
觅钱。
声遍市肆。
一年则见辄唱
虽男女老幼皆然。
不独小儿矣。
乃建净土道场于乌龙山
筑壈三级。
制二十四赞。
昼夜行道。
以称扬净邦。
遇斋日。
则升高座。
集所化弟子。
三千馀人于座下。
教之曰。
汝等可志诚观我唱
则抗声曰。
南无阿弥陀佛。
俄有一佛。
口出。
连唱十声。
则十出口。
状若贯珠。
康复谂于众曰
汝等于今还见否。
若见者。
必得往生。
贞元二十一年十月
跏趺放光而逝。
狂风四起。
百鸟悲鸣。
乌龙山色。
为之变白。
于州东之台子岩。
释少康
俗姓周
缙云仙都山人也。
母罗氏因梦游鼎湖峰得玉女手捧青莲。
授曰。
此华吉祥。
寄于汝所后生贵子。
切当保惜。
及生康之日。
青光满室香似芙蕖
迨绷褓之年眼碧唇朱。
齿得佛之一相。
恒端坐含笑
时乡中善相人也。
目之此子将相之才。
不语吾弗知也。
年甫七岁抱入灵山寺中。
佛生日礼圣容。
母问曰识否。
忽发言云。
释迦牟尼佛
闻皆怪之。
盖生来不言语也。
由是父母舍其出家。
年十有五所诵之经已终五部
越州嘉祥寺受戒。
便就伊寺学毗尼。
五夏之后往上元龙兴寺听华严经瑜伽论。
贞元初至于洛京白马寺殿。
见物放光遂探取为何经法。
善导行西方化导文也。
见欢喜咒之曰。
我若与净土有缘。
惟此轴文斯光再现。
所誓才终果重闪烁。
中有化佛菩萨无算。
遂之长安善影堂内乞愿见善导
真像化为身。
曰。
汝依吾施设利乐众生同生安养
如有所證。
南至江陵果愿寺遇一法师
曰。
汝欲化人径往新定
缘在于彼。
言讫不见。
止有香光望西而去。
洎到睦郡入城乞食得钱。
诱掖小儿能念阿弥陀佛。
一声即付一钱。
后经月馀孩孺蚁慕念佛。
多者即给钱。
如是一年
凡男女见则云阿弥陀佛。
遂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
筑坛三级。
聚人午夜行道唱赞。
二十四契称扬净邦。
每遇斋日云集所化三千许人登座。
令男女弟子望面门。
即高声唱阿弥陀佛。
从口出。
连诵十声十若连珠状。
告曰。
汝见身即得往生。
贞元二十一年十月
示众嘱累止劝急修净土。
言毕跏趺。
身放光明而逝。
天色斗变狂风四起。
百鸟悲鸣。
乌龙山也一时变白。
今坟塔存于州东台子岩。
岁久唯馀方石石傍之土相传疗疾。
州民凡婴众病悉焚香取土。
随服多差。
石之四隅若车辙焉。
汉乾祐三年天台山德韶禅师重建其塔。
至今高敞。
时号后善导焉。
系曰。
所述偈赞皆附会郑卫之声。
变体而作。
非哀非乐不怨不怒。
处中曲韵。
譬犹医以饧蜜涂逆口之药诱婴儿之入口耳。
苟非大权入假。
何能运此方便度无极者乎。
形从口而出。
善导同此作佛事。
故非小缘哉。
少康
不知何许人。
姓周
赐号广道禅师
行化至江陵
遇一僧曰。
汝缘在睦州
言讫不见。
遂至睦州
日乞食城中。
得钱诱小儿。
诵阿弥陀佛。
一声与一钱。
多念多与。
未见乏少。
后于山颠建道场。
念响佛声闻数里。
每念佛一声。
众见佛从口出。
坐逝之夕。
有光烛乌龙山
山色为变白。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普明陈朝至唐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朱氏
会稽人
始名法京
少有异志。
尝遇僧乞食。
谓之曰。
郎性嗜善。
天台山有初依菩萨。
说法其间。
可从以出家。
陈太建十四年
乃入山。
适值智者处高座开讲。
遽礼拜。
智者下座笑曰。
宿愿力故。
复尔相遇。
因受禅法。
兼习法华。
行方等般舟观音忏悔。
陈祯明元年
侍智者游杨辇
诏居光宅。
以脩定业。
仍命之纲纪。
陈亡。
智者西上。
庐山东林寺
明行忏法于陶侃瑞像阁。
僧谓曰。
至理晓朗。
照了三世。
因易名普明
智者以为然。
及智者欲铸铜钟。
天台供养。
而盲人适至炉韛之所。
大恶之。
及出模。
果破缺不完整。
再铸而后克全。
声闻七十里。
国清房居水上。
其下多礓石。
不便于汲。
独念曰。
苟石能出水者。
岂不快哉。
数日石果出水。
国清讲堂狭小。
欲易而高大之。
顶禅师谏以为不可。
括州刺史孝节
柱泛海。
至明往迓之。
赤城见明行林木中。
身长出林木上。
翼从数十人。
曰。
兄勿苦谏我。
我事成矣。
知其异。
合掌曰。
不敢一听仁者所为。
立柱之日。
山灵见相。
尤奇诡。
造金铜丈六卢舍那坐像。
施金十一两者。
曰从漕溪村来。
迹之无
侍者恒闻其房人语声。
劝之脩善者。
视之则寂寥如常时。
忽晨起。
呼诸弟子励曰。
夫人命危脆。
宜自知时。
因更衣而逝。
寿八十六遗体端坐。
屈三指。
颜色经信宿不变。
寺主慧纲。
维持后事尤备。
而塔则其弟子荣泰奉焉。
释普明
本名法京
俗姓朱氏
会稽人
少小志操有异恒童。
口常称佛。
聚砂以为福事。
蒿艾以为殿塔。
不俗谈戏。
惟志崇法。
有僧乞食因即劝云。
郎子既有善性。
可向天台山出家。
其中有四依菩萨在彼说法。
遂以陈太建十四年
踰山越涧来入天台
正值智者处坐说法。
下讲竟。
顶礼归依愿尽此生以为弟子。
智者笑云。
宿誓愿力今得相遇。
晓夕左右伏膺无懈。
专求禅法兼行方等般舟观音忏悔。
诵法华经一部。
至祯明元年
陈主敕迎智者出都。
从往金陵光宅寺
专以禅思为业。
同堂坐者奉命检校
俄而陈国云亡。
智者即上江州庐山东林寺
陶侃瑞像阁内。
行观音忏法。
冬十一月身不衣絮苦节行道。
见一僧云。
所名法京未为嘉称。
可改为普明
此名晓朗照了三世。
忏讫启智者述之。
便云。
此冥中所示。
宜即改旧从新。
又随智者往荆州玉泉寺
每于泉侧练若专思。
智者反路台造大钟。
天台供养。
江陵道俗竞为经营。
当欲铸时。
盲人来看。
悬鉴机知相不吉。
果尔开模钟破缺。
仍即倍工修造。
约语众中。
支不具者勿来看铸。
遂得了亮铮鑅声七十里。
钟今见在佛陇上寺。
还国清所住之房。
去水悬远。
房头空地纯是礓石。
乃怀念曰。
若令此石出水。
岂不快乎。
言竟数日。
石中泉溜周给东西。
国清精舍随高置立。
以讲堂狭小欲毁广之。
顶禅师商量。
劝勿改。
括州都督孝节
遥闻此事即施柱泛海送来。
赤城
感见身长一十馀丈。
高出松林之上。
翼从数十许人。
曰。
兄勿苦谏。
事愿剋成。
知神异。
合掌对云。
不敢更谏。
一依仁者。
竖堂之日感动山王。
晨朝隐轸状若雷震。
摧树倾枝阔百步许。
自佛垄下直到于寺。
至乎日没还返旧踪。
砰砰磕磕势若初至。
又愿共道俗造当殿金铜卢舍那像坐身丈六。
时有一人称从槽溪村来。
施金十一两用入像身。
问其姓名终不肯说。
礼拜辞退。
周访彼村无人识者。
又比房侍者恒闻房内共人语话。
阴伺察视不见别形。
所听言音唯劝修善。
既而化缘就毕。
大渐时至。
清旦呼诸弟子。
夫人寿命不可常保。
汝等宜知。
便自脱新净之衣。
著故破者。
换衣才竟奄然就灭。
春秋八十有六。
经二宿左手仍内屈三指。
当于其时有房内弟子荣泰难提二人。
剃头沐浴见如此事。
即报寺主慧网。
合众惊集倍恸于怀。
然其为性不畜私财。
淅南诸州男女黑白归向者数不可纪。
所得布施随缘喜舍。
每参隋帝悉蒙命坐。
赐绢一百二十段。
用充六物。
不留寸尺。
悉造经像。
有敕施僧基业。
见于寺录。
造金铜尊像小大十躯。
人中已上十回作僧施。
读藏经二遍。
其外书写经论。
彫画殿堂。
诸寺宇。
傍为利益。
及诸灵验。
功德费用。
运心应念即自送来充其支度
不可具载。
释普明
本名法京
俗姓朱氏
会稽人
少小志操有异。
有僧乞食因劝云。
即子既有善性。
可向天台山出家。
其中有初依菩萨在彼说法。
遂以陈太建十四年
踰山越涧来入天台
正值智者处坐说法。
智者笑云。
宿誓愿力今得相遇。
随智者往荆州玉泉寺
每于泉侧练苦专思。
智者反路台造大钟天台供养。
江陵道俗竞为营造。
当欲铸时盲人来看。
悬鉴机知相不吉果尔。
开模钟便破缺。
还国清所住之房。
去水悬远。
房头空地纯是礓石。
仍怀念曰。
若令此石出水岂不快乎。
言竟数日石中泉溜。
周给东西。
国清精舍。
高帝置立。
以讲堂狭小欲毁广之。
顶禅师商量。
劝勿改。
括州都督孝节遥闻此事。
即施柱泛海送来。
赤城感见身长一十馀丈。
高出松林之上。
翼从数十许人语曰。
兄勿苦谏事愿剋成。
知神异合掌对曰。
不敢更谏一依仁者。
竖堂之日感动山王。
晨朝隐轸状若雷震。
摧树倾枝阔百步许。
自佛垄下直到于寺。
至于日没还返旧踪。
砰砰磕磕势若初至。
又愿共道俗造堂殿金铜卢舍那像坐身丈六。
时有一人称从曹溪村来。
施金十一两用入像身。
问其姓名终不肯说。
礼拜辞退。
周访彼村无人识者。
又比房侍者恒闻房内共人语话。
阴伺察视不见别形。
所听言音唯劝修善。
既而化缘就毕。
大渐时至清晨呼诸弟子曰。
夫人寿命。
不可常。
保汝等宜知。
便自脱新净之衣著故破者。
换衣才竟奄然就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山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括州缙云人。
俗姓周
年十五,始学佛,游诸方。
德宗贞元中睦州,乞食得钱,诱小儿诵阿弥陀佛,众见佛从口中出。
坐逝之夕,传说有光烛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直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后裔。
德宗贞元元年登制科。
十一年,官监察御史、使黔中推按。
左司员外郎,出为韶州刺史
顺宗永贞中,移赣州刺史
宪宗元和四年,为司勋郎中,迁中书舍人
大理太常少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里不详。
德宗贞元元年(785)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贞元间左司员外郎,先后至湖州越州处州台州等地。
二十一年韶州刺史赣州刺史
宪宗元和四年(809)司勋郎中十三年太常少卿
事迹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七、《登科记考》卷一二。
《舆地纪胜》卷八二存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直方
德宗朝官左司员外郎
中书舍人
太常卿
贞元二十一年韶州刺史赣州刺史
司勋郎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姚絪
贞元二十年水部员外郎括州刺史
元和元年湖州
卒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杜陵人
韦廉孙。
德宗贞元十八年进士
宪宗元和末,官试大理司直殿中侍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判官
文宗大和五年,自驾部员外郎出为括州刺史
入朝为户部郎中
开成二年,官大理少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进士第
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前后为山南西道节度判官试大理司直殿中侍御史
次年三月丁父忧
文宗大和五年(831)司驾员外郎出守处州
自励欲以恻隐安疲羸,以忠信美风俗。
事迹略见于其所撰之《栝郡厅壁记》、《京兆韦公玄堂志》及洪迈容斋四笔》卷五《韩文公荐士》条。
全唐诗》存诗一首。
又《唐诗纪事》卷四三录有《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全唐诗》一作王良士诗,一作车𥾝诗。
贞元中进士
元和朝官户部郎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孝山
有辞学,尤溺于佛典。
宪宗元和元年,举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及第。
五年,为台州刺史
穆宗长庆元年,任膳部郎中
四年,任右司郎中处州刺史
敬宗宝历二年,进所注《维摩经》,拜濠州刺史,旋迁太常少卿,又改少府监
宝历中注浮屠书。
因供奉僧以闻。
濠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邢群唐 800 — 8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涣思
武宗会昌间户部员外郎处州
政尚严明,刑清事简,束缚黠吏,抚辑良民,吏人畏之。
去之日,民泣送于途。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0—849 字涣思河间(今属河北)人。
文宗大和三年(829)进士第,授太子校书郎,辟为浙西团练巡官观察推官等。
协律郎大理评事
开成中卢商镇浙西,辟为观察推官,转支使
四年(839),入为监察御史,历京兆府司录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五年(845),出为歙二州刺史,有治名。
宣宗大中三年(849)病卒于洛阳
生平见杜牧《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铭》。
十五知书,二十有文,与杜牧许浑友善,有诗唱和。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段成式唐 803 — 8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3 【介绍】: 齐州临淄人,世居荆州字柯古
段文昌子。
以荫为校书郎
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尤深于佛书。
累迁尚书郎
吉州刺史太常少卿
懿宗咸通初,出为江州刺史
解印,寓居襄阳,以闲放自适。
李商隐温庭筠均长于以四六文撰写奏章公文,三人皆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
又撰有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3 字柯古排行十六,其先临淄邹平(今山东邹平)人,后家居荆州(今属湖北)
宰相段文昌之子。
以父荫入仕,任职集贤院
武宗会昌三年(843)秘书省校书郎
宣宗大中初出为吉州刺史
七年(853)返京,后出为处州刺史
十三年罢任,寓居襄阳,以闲放自适。
懿宗咸通初,出为江州刺史,后入为太常卿
四年(863)卒于长安
生平见《旧唐书·段文昌》、《新唐书·段志玄》附、《金华子》卷上、《唐诗纪事》卷五七等。
今人方南生有《段成式年谱》。
成式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殆遍,故文章冠于一时。
尤长于骈文,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三人排行皆为十六,故时人称为“三十六体”。
退居襄阳时,与温庭筠余知古元繇韦蟾诸人同游徐商幕,赋诗唱和,编为《汉上题襟集》。
亦擅文,著书颇多,尤以《酉阳杂俎》最为知名,今传。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汉上题襟集》10卷,《宋史·艺文志七》记有《段成式集》7卷等,今皆佚。
全唐诗》存诗1卷,与张希复郑符等游长安诸寺联句若干、词1首。
唐诗汇评
段成式(约803-863),字柯古,祖籍临淄邹平(今山东邹平),后徙荆州(今湖北江陵)
段文昌之子。
以门荫入仕,官秘书省校书郎
开成五年,为秘书省著作郎集贤殿修撰,累迁尚书省郎中
大中和,出为吉、处二州刺史
大中末,居襄阳,与温庭筠韦蟾等唱和。
咸通初,出为江州刺史
官终太常少卿
成式博览群书,猎奇好异,撰《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今存。
其与温庭筠襄阳唱和之作编为《汉上题襟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词学图录
段成式(约803-863年字柯古
临淄人
唐开国功臣段志玄裔孙。
温飞卿余知古韦蟾周繇等相唱和,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因三人均排行十六,故时人号其诗为"三十六体"。
多著述,其《酉阳杂俎》为唐人笔记名著,后世誉为"小说之翘楚"。
段文昌,穆宗宰相,子段安节音乐家
成式字柯古
宰相文昌子。
以荫为挍书郎
累迁尚书郎
出为吉州刺史
太常少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段成式与温、李同号“三十六体”,思庞而貌瘠,故厥声不扬。
《石园诗话》
段柯古宰相文昌子,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与义山飞卿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然其诗长于用典,较之温、李,固曹、郐也。
《卧雪诗话》
酉阳与温、李并称“三十六体”,非唯不及李,亦不及温。
僻典涩体,至不可解,与所著《酉阳杂俎》类书相似。
其奇丽似长吉,实非长吉;其沉厚似昌黎,实非昌黎;其纤密似武功,实非武功。
当为唐诗别派,后人亦鲜效之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璜唐 804 — 8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4—862 【介绍】: 南阳穰县人,郡望天水字祥牙
赵璘弟。
文宗开成三年进士
宣宗大中初,官鄂县,屡迁吏部员外郎
懿宗咸通初,出为处州刺史,卒于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4—862 字祥牙
其先世居宛县(今河南南阳),后徙居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
文宗开成三年(838)进士第,曾任吏部员外郎
懿宗咸通二年(861)前后,为处州刺史
三年,卒于任。
生平散见赵璘《唐故处州刺史赵府君墓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下》、《唐诗纪事》卷五二、《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
全唐诗》存诗5首。
其中《七夕诗》一首,又作李郢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叶一源隋末至初唐 ? — 6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9 【介绍】: 隋末唐初括州松阳人字九江
幼有志操,能诗书,习骑射。
李渊(唐高祖)克长安一源领兵千余,间道趋太原使典机务。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从征高丽,单骑陷敌阵,斩首二十余级,中流矢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磻
大中时处州军事衙推
太常寺协律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